支妆天干是子平法中重要之一件事,今日使用之支藏天干是好几种已有方案之一种,由于大家已经使用惯了,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。
按支藏天干在当初是从二个原则去推论。
一、是支中所藏的天干,各值这一个月中的几日。当令或不当令是看日主天干是否是值日在其规则之中。这一组观点的口诀,在今日所常见的诗赋中以下列之一则为最常见,但并不一定是十分标准。即是:
立春戊土五朝荣,十日丙火见初生。雨水之中甲木旺;惊直阳木及中明。
春分乙木萌芽地,清明七日乙木能。八日癸水归辰库,谷雨前三戊土盛。
立夏戊土归禄五,十日庚生在巳生。小满炎明丙火盛,芒种己土禄归停。
夏至阴生丁火局,小暑丁火七朝明。八日乙木归未库,大暑时来已土兴。
立秋戊土坤生王,十日壬水半弓生。处暑庚金归禄地,白露直是太白金。
秋分正旺辛金地,寒露辛企七日生。八日丁火胜戌库,霜降戊土向阳盛。
立冬甲木初生亥,小雪壬水卫方行。大雪阳生壬水局,冬至癸水禄归腾。
小寒癸水七日旺,八日辛金丑库藏。大寒己土半月明,四时八节尊细详。
这一节之原理有数组含义。
1:是指日主当令与否?要看生在节气中的那一日而定。
设若:寅中藏内甲戊。寅是指立春、雨水二个气节。
若日主是甲如果生于立春后之一至五日,并不以甲禄在寅而视之为旺,因为立春戊土五朝荣。立春后之五日内,戊日主的人比甲日主要当令,立春五日后至十五日,丙日主人最旺,超过甲口与戊口之人。以十日丙火见初生。内火长生在寅,并不是只是寅月即作长生。
2:大干值月令之日数虽有先后,而其配属其天干是取决于十二生旺库中之:长生、临官、墓库、馀气、帝旺、本气
寅:内(长生)、甲(临官)、戊(长生)。
卯:甲(帝旺)、乙(临官)。 辰:戊(本气)、乙(木余气)、癸(水库)。 己:戊(临官)、丙(临官)、庚(长生)。 午:丁(临官)、己(临官)。 未:乙(木库)、己(本气)、丁(火余气)。 申:戊(土长生在申)、壬(长生)、庚(临官) 附注:戊长生在申之释词于后。 酉:庚(帝旺)、辛(临官)。 戌:戊(本气)、辛(金余气)、丁(火库)。 亥:甲(长生)、壬(临官)。 子:癸(临官)。
丑:己(本气)、癸(水余气)、辛(金库)。
注:在唐代以前土之生旺位是土水同生旺,这一张表中,大原则已经是改为
火土同生旺,独以申:戊庚壬;仍留有土水同长生之位。
紫微斗数在起大限五行局中,仍是土水同生旺,而不是:火土同生旺。一种壁史悠久之立论,即使在三五百年之后,仍多少带有隐藏不显之迹象。故此,子平法尽管在实用上完全以火土同生旺,而实际在自己甚为基本理则中,仍隐藏土水同长生之残馀理则。支藏天干如果只有这一张表,倒也并不太难去考证。而是支藏天干表在今日所能见得到的禄命书中,不上只有此一张表。而且这一张表,尚且有二个地支与今日实用者不尽相同,却是常法卯:乙,表中卯:甲乙。常法酉:辛,表中酉:庚辛。若以支藏天干之天透地藏而取格,卯中多了一个甲,酉中多了一个庚。如果甲、庚与乙、辛同时透出天干。如此,一个八字的格局可能因此而整个混乱了。当然所谓喜忌一切都当要另从别论矣!

二:是不去区分在某一个月支之中,某干占若干日,而是以全月皆作如此论。
即是。若以寅支而论,如果在月支,不论日干或者是任何一个对地支而言都是平均作如是而论。若月支足寅,见日主为甲即作建禄,日主为丙即作长生,日主为戊即作长生。
如果在四支中之任何一支,透出大干者,即取之为格。若日主为甲,月支为寅,为了日主作建禄之论以外。设若戊透出,即可视为身财二停,若内透出,即是食神甚强。
有了这一个基本日主与格局之强弱。如此方有所谓扶抑、调侯、通关等用神之可论。
故此,一切所谓用神喜忌,格局、日主间的调停,所有一切坊间所能见到的命书,泰半是先对支藏天干视之为金科玉律。在这例定律之下,方有喜什么忌什么,用什么……等等之推论。然而,谁能知这这一个支藏天干表是绝对没有错?如果支藏天干表有错误的话,很可能原定之为正官格者,却是七杀格?在如此之情形下,目前一般之喜忌观念,岂不是要全部重作考虑。所以,今日初习子平之人士。十之八九都会被无数似乎相似又不相同之用神喜忌搞昏了头,甚至常有人对我说:越看越糊涂了。这就是没再向上去探讨!一些视之为不必去推敲的公式,这些公式之中,有些未必全然可靠。支藏天干在经籍之中,所能查证到的计有下列三种。
支藏天干在明代典籍之中称之为人元司事。
(甲)一:寅:艮土(五日)、丙火(五日)、甲木(二十日)。丙甲艮。
二:卯:甲木(七日)、乙木(二十三日)甲乙。
三:辰:乙木(七日)、壬水墓库(五日)、戊土十八日。戊乙壬。
四:巳:戊土(七日)、庚长生(五日)、丙火十八日。戊丙庚。
五:午:丙火(七日)、丁火(二十三日)。丙丁。
六:未:丁火(七日)、甲木墓库(五日)、己土(十八日)。丁甲己。
七:申:坤土(五日)、壬水长土(五日)、庚(二十日)。坤壬庚。
八:酉:庚金(七日)、辛(二十三日)。庚辛。
九:戌:辛(七日)、丙火墓库(五日)、戊土(十八日)。辛戊丙。
十:亥:戊(五日)、甲长生(五日)、壬(二十日)。戊甲壬。
十一:子:壬(七日)、癸(二十三日)。壬癸。
十二:丑:癸(七日)、庚墓库(五日)、己(十八日)。癸庚己。
湘润按:此一支藏天干表与现在所用的一份支藏天干表,将近有二分之不同。其最大之差别,是此表以阳干同用长生与墓库。以及另加艮土与坤土,不属干支范围之中。每月皆以三十足日论之。
(乙)寅:己土(七日)、丙火(五日)、甲木(十八日)。丙甲己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卯:乙(十八日)、甲(九日)、癸(三日)。乙甲癸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辰:戊(十八日)、乙(九日)、癸(三日)。戊乙癸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己:丙(十八日)、戊(七日)、庚(五日)。丙戊庚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午:丁(十八日)、丙(九日)、乙(三日)。乙丙丁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未:己(十八日)、丁(七日)、乙(五日)。乙己丁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申:庚(十七日)、戊(三日)。戊庚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酉:辛(二十三日)、庚(七日)。辛庚。全月以三十日论之。
戌:戊(十八日)、辛(七日)。戊辛。全月以二十五日论之。
亥:壬(十八日)、甲(五日)。壬甲。全月以二十三日论之。
子:癸(十八日)、壬(五日)。壬癸。全月以二十三日论之。
丑:己(十八日)、癸(十日)。癸己。全月以二十八日论之。
湘润按:此一支藏大干,不论是支中藏干之天十,以及值于月支上的日数。二者俱有显著不同之处。其最为令人值得研究之处,即是每一个月之日子,并不是以三十日而推论。譬如:七月(申)只作二十日为一个月,九月(戌)也是仅以二十五日作一个月的日数。全年为三百六十五日有余,在前面一分支藏天干表中,尚勉强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。此表之中,一年以作三百三十日为一年。少了三十日左右。或者有人以为这可能是明版之原文刻印脱漏了?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刻脱漏了。其答案是,编这一份支藏天干表之人士,在所有诸表作者之中,是最为诚实的一位作者,以知则知之,不知则不知之谨严态度而论之。因为制作这一份表式之人,知道支藏天干为许多尚未能肯定之处。因此,将未能肯定之处,予以空白。宁缺毋滥之踏实作风。
然而在醉醒子中所提出之观点,虽然没有又见到另外的一种支藏天干表。却可以在其中看出支藏天干之原理,乃是遵照周易乏某一支脉之原则,醉醒子(明、王铨)时行物生。天道之常。一岁之中,虽有进退。四时之中,本无轻重。故以金木水火分旺四时,各得七十二日。土旺四季,各有十八日,合为三百六十日乃成岁矣!立春之后,则阳木三十六日,艮土分野,丙戊长生。惊螫后六日,则阴木三十六日,癸水寄生。清明后十二日,则用戊土十八日,阳水归库。阴水返魂。夏秋冬亦如此。
渊海、渊源则以立春之后,已土馀气几日,艮土分野几日。丙戊长生先后各得几日。卯月癸水寄生几日,辰月阳水归库,阴水返魂亦各几日!殊不思丑月之用既足,春后又何余哉,分野者,聚一方之旺气。长生者,归母成孕。先后者:盖有寅而后生内,有内而彼生戊。寄生者,徒有虚名乃无实位。归库者,绝其生气而收藏。返魂者,续其死气而变化。此五行生死进退之元机。岂可以几日为限!且春之用水,秋之用金,固一定之理也。若杂揉寓处之神,占用几日。则本宫主气之数,未尝不缺而亏矣!则何以见春木夏火一气流行各旺七十二日之数耶!
以四季配五行之用,乃主有纳客之数,客无胜主之理,但主气之司权。自有初中未三气之浅深。用之者,持宜轻重言耳。又岂可以三五七日为限哉!万育吾氏对醉醒子一说,颇为赞同。而评曰:其说足以破渊源之误。又支中所藏止以月论,年日时不论。
湘润按:由此可以在醉醒子之时代:对于支藏天干之问题,是相互不容的。即使是今日之渊海之书,在当时也是没有什么权威。谁是谁非这不是在目前要立即下答案之问题,而是要在诸家之中,相互比判而取出最高或然率之真相。在醉醒子之这一段话中,找们可以取出下列之答案。
一:艮土,乃是内戊合称之名称。
二:坤土,乃是丁巳合称之名称。
三:阳干归库,而不是今日用渊海之阴干归库。
四:曰:卯月癸水寄生几日,则知除了今日所问论卯即是乙以外。尚有连
三命通会,渊梅中亦未刊出之别种卯中有癸水之支藏天干。
丁:渊海子平:
渊海子平是清代盛行之书,在明代之时,此书为渊海渊源二本书,约在明末崇祯前后,将二书合并为一书,称之为渊海子平。此书之中有二组支藏天干。
一:
子:壬辛癸。丑:己辛癸。寅:甲丙戊。 卯:甲癸乙。辰:戊乙癸。巳:丙戊庚。 午:丙己丁。未:己己丁。申:庚壬戊己。 酉:庚丁己辛。戌:戊辛丁。亥:戊甲壬。 二:
就是目前所使用之一种支藏天干。
子宫癸水在其中,丑癸辛金己土同。寅宫甲木兼丙戊,卯宫乙未独相逢。
辰藏乙戊三分癸,巳中庚金丙戊丛。午宫丁火并己土。未宫乙己丁共宗。
申位庚金壬水戊,酉宫辛金独丰隆。戌宫辛金及丁戊,亥藏壬甲是真踪。
在诸家之中,另有玉井奥诀之中,也约略提到以甲内庚壬各三十五日,乙辛癸各三十五日,戊己各五十日共计三百六十日。以这一段字,乍看也似乎差不多。无非在天干值地支之总数上增减一些而已。但细加审之,则其含义人有令人可注意之处。
一:玉井奥诀,是明代子平与清代子平,二者之间是最为密切之桥粱。明清二代之子平法,其过渡时期为玉井奥诀。而非渊海、渊源。以如此有历史性之文章,提出戊己土各五十日。
二:玉井奥诀,首先破除以五行在比率上分配于地支。而直接用天干分配于地支,以每一天干各值三十五日,不必考虑五行之生旺库玉井奥诀的论法,不能视之为一项答案或者是法则。因为它并没有明白列出如何每一天干值三十五日之实际配属。
其真正所表达出之含义,则是明代中末叶之时。命学之先贤,对支藏天干一事是采取原则上必须要有地支中藏天干,而实除没有任何一家之列表为人所全部接受。乃至于产生三种情形。
一:人人皆可搭配其支藏天干,全部都对又或者是全部都可以怀疑。
二: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,就在其中随意采用一种算了。
三:知道所有一切已有之答案,俱皆不很可靠。但这种无谓争论不容太久,就假定其中一则,明知其不是最好的,仅仅是为了子平法必须要先稳定基本理则,乃赋于其中之某一种,有特别之权威。其目的,只是为可以各地通行无阻而已。
基于此,吾人就可以明白,子平法在论命之时。如果以一味在日主强弱,格局喜忌之中采取用神。殊不知,用来衡量日主强弱,以及能否成格之支藏天干,俱本身尚且是有问题之一种。支藏天干之不同,即今日所谓正官格;可能实际是七杀格::::::等。又惶论喜忌用神之事?
明代对支藏天干的问邃,尚在继续研究之中。至明代末业,子平法又有另一种现象。那就是对多年未能取得答案的问题,心理上有疲劳之困扰。就撇开这些未能解决之问题,而采取自由心证式的中和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