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生死研究五行生旺库,在隋代之时,大抵即是以萧吉之观念而成定型,这一种五行生旺库的规则,是可以适用于唐代之禄命法。以唐代论命,以年干为主。只取年往干支之纳音五行。不是干支的各别五行。
譬如:甲子年生者,生于申月。即是甲子金临官于申。不问其推算人命吉凶实际效果是如何?然而确实是可以使用的一项法则。及至以日干为主的论命方式,对于生吐库之配属,就有一些困扰。
若以甲乙木为例,以甲乙木同生同旺同墓,似乎是有些牵强。这一个间题,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决定,也不是某一个时代即可论定。因为一种观点,是可以人人那能提出,对与不对固然是一项因素,能不能有机会让大多数人士去了解更为重要。以及是不是能为三五十年以后之下一代亦能遵守……等等都是要经过许多考验的。
在其历代归纳之中的详细过程,是不容易推论得很详细。五行生旺转变至十天干生旺,其主要之组合观念史有下列各种,似乎是合一又有点阙疑之情况下进入模校两可。
一:天干之分阴阳有二种,一者是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即是甲内戊庚壬为阳干,乙丁己辛癸为阴干。此即是子平法之阴阳之定律。二者是类似河洛理数之分阴阳,即是子丑寅卯辰巳为阳,午未申酉戌亥为阴。故此,须知子平法之分阴阳,是其中之一种。
二:十天干分阴阳,常见之阳死阴生,阴死阳生。其依据之学理立场,是以邵康节先生之阳死阴中、阴死阳中而采用。邵氏之阳死阴中、阴死阳中,是指气节而言。即是夏至最热之时,阴气已生。冬至甚寒之时,阳气已生。以这一个观念,转爱为甲木长生在亥、乙木死在亥。
三:十二生旺库,在阴阳天干顺逆排列之中。其临官帝旺位,相去只有一位之隔。譬如:甲临官在寅,乙临官在卯。即使甲见卯或者是乙见寅,虽然也有一个地支之隔,仍然可以论之为强。惟独长生与墓库就相去甚远,而且与实用上有脱节之嫌。
譬如;甲木墓在未,乙木墓在戌。常法只以戌作火库,未闻戌作木墓之论。因此对长生与墓库,历代来都有不同之采用。
四:故此十二生旺库这一张表,是固定列出。其使用法在实际应用上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观念。
1 临官(禄)与绝是阴阳均固定采用,即是甲禄在寅,乙禄在卯:::甲绝于申,乙绝于酉。以甲生寅月或者是乙生卯月皆视之为建禄格。又或者是甲生申时,乙生酉时,亦皆作日禄归绝。对临官与绝,十干皆同,并无疑问之处。
2 帝旺之称为刃,乃只主阳干而不论阴干。譬如:甲月生于卯月为羊刃格。乙日生于寅月,则少有认之为羊刃格。按:羊刃之一词,古籍之中,仍有阴刃之一说。此中所论者、乃以总平均命埋现象而言之,每一倘时代有每一个时代之特徵。每一个地城,亦有其地域性之特点。
不特阴干见帝旺,可以称之为阴刃。甚至仍可以称之为羊刃。这一种说法。非但在禄命书中之可见。即是在一般文学小说之中,也经常列有八字之论断可以为证。譬如:明代金瓶梅作品中,所列出潘金莲为己日主,仍以羊刃而论。研究命理,最主要是要分清年代差异之中,其结构之不同。在其演变之中,来探究其形成之根源。如此,则可以称为命学。否则,仅是术之一种而已。
3 长生与墓库这二个位置,乃是依五阳干所列出之地支而论。地支三合之生旺库即是照阳干而论。譬如亥卯未三合木,乃完全遵照阳干、阴干之十二生旺库,虽然是按阳死阴生之位而排列,只是聊备一格之形式而己。长生与墓库皆取阳干所排是最为普遍之一种。其细节则有二种。
一者是阴阳同长生、同墓库。诸如:上述之支藏天干表中,醉醒子(王铨)有以辰月阳水归库之语,亦有癸水寄生::::等阴阳同位之说。
二者是阳干论长生,阴干论墓库。在以上各所说,并不完全相同之情形下。吾人应该遵照那一种?吾人只能研究应该遵照那一种而不能推论那一种才是对?
因为阳死阴生……等之问题,它超越了禄命法之范围。更不是子平法的一个狭小范围所论推断。这是属于五行学之范围。以禄命法只是五行学中很小的部份。
试问,谁能比淮南子、京房、邵康节::等对五行易学有更佳之心得,即或是有也是很少。即或是少,也一定不是将这个题目写在吉凶祸福之中。至少也会近似董仲舒作春秋繁露::::等之纯学术论文矣!
至于,命理应该遵照那一种为合宜,这就比较容易解释得多。这一个关键。完全是看推论八字,其四柱排列时。它的支藏天干用的那一组表式,而决定应该引用,那一种生旺库立场。由于现在所普遍使用的是子:癸。丑:己癸辛:::。这一组的立场,乃是取用阳干论长生、阴干论墓库。
生旺库,三者俱皆是可以论强,而其实义多少有些不一样。其在实用上解释,尤以墓库一词,用法有多端。长生则较为单纯。
阳干见长生、帝旺,当可论强。若见墓库,只作一般性之强弱。
阴干见帝旺、墓库,当可论强,若见长坐,只作一般性之强弱。
至于墓库分论入大运与六亲之中,自有不同之说。
大运之中,当以生月在辰、戌、丑、未月支者,始有墓库运。如此,当然仍然是以阴干归库之立场,那就是:辰月:入癸运。戌月:入丁运。丑月:入辛运。未月:入乙运。
乃大运归库,恒作动则有败之论。
六亲之中幼年怕偏财正印引入月支为库,亦怕幼年之大运地支入库。
譬如:偏财是丁而生在戌月,又如正印是乙而第一步大运有未::等。
中年则怕正财、官杀入库。如此则是夫妻入墓::等。
此书是以推理为重,故而不多举实例。

基于生旺库之基本问题,尚有斟酌之处。若不注意这些上游基本问题,而以专重下游之用神喜忌::不免有些地方是格格不入。十二生旺库与支藏天干这二个大问题,它是超越禄命法之范围。纯属五行学说之事。禄命法只是沿用原有之五行学说很多之学理中,依时依地而酌情合用,时而重某一点,时而又舍去某一方。若非精研五行之全部沿革史者,殊难予以一目了然。
明代之时,对这些问题,并不是没有认真去研究。基于哪个时代与现在不同。
一:帝制时代,读书的人并不是很多。一些读书之士子,上焉者独中科举。忙于功名,无暇来研究阴阳五行之基本理论。
二:亦有饱读诗书之士,而中不了科名的。研尤命理之时,往往会倾向于怀才不遇之心情。只重在吉凶祸福,纯以自己应验的那一种理论而有所偏。
三:也有山林隐士之高人对五行禄命有深入之研究,父往往因曲高和寡。以及这些高才之隐士,都有些性格怪僻,不近人情。人缘不佳,少有知交之人,因此他们之心得也多为淹没而不留存。
四:那时代印刷不便,交通运输不便。妤读书的人。未必能买得到好书。因此,一些学问甚佳,经史有极佳造诣之人,也往往只能读到一些渊源、渊海一二百页的书籍而已。譬如:三命通会一书,在今以是一本普通的书而已,然而在明代之时,为钱装书,厚达一干七百页。如何携带尚是问题,在明代中叶,尚无三命通会一书,如果要循查稀有之绿命书,只有仰之于永乐大典。永乐大典在今日一、二万元即可购到,而在那个时代,岂是一般文人所能办得到。
职是之故·今日有如此方便检阅古典之机会?正宜继古人研究中断之十二生旺库,支藏天干等之重要问题,加以再探讨,容或能使禄命法更上一层楼。像这二个问题,不要说是研究命学之人士来探讨。即便是研究汉学之学者也能将这二个关疑之问题,不难即可以考证出其混淆不清之处。
论命只在吉凶上来论之,仅足以对常人。若耍使禄命法能挤身于学术界,一些学理上之探讨,必须努力急起研究。因为这些问题不解决,禄命终必仍被视之为术之一流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