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学网 本次搜索耗时 0.209 秒,为您找到 221 个相关结果.
  • 中篇

    1422 2021-11-06 《兰台妙选》
    专论恶煞疾病,夭折贫愚之类  命中贵贱,格分细微。详究渊源之旨,洞知造化之规。穷四柱之兴衰,深明得失,括五行之进退,便晓盈亏。纯粹全而高明,驳杂深而微贱。数切推于顺逆。杀要详而通变。 人谓鬼人,而生必乖时,物谓鬼物,而杀反破吉 煞中逢鬼,谓乖时也。生时遇众煞所聚,反克年干,是吉位逢凶,谓鬼物也。日时生吉时之宫,反恶煞冲刑克害。珞琭子曰:人有鬼人,物有...
  • 玉井奥诀十五

    1411 2021-11-06 《三命通会》
    财居库地,身入衰乡,性能鄙吝,气亦猥慵。 财神遇库闭藏,既欠刑冲开激,况身弱者,此等之人,度量悭鄙,器宇少豁达也。 木遇学堂,火临生地,文既精华,志尤倨傲。 木火,文明之象。居生旺之位,主文学疏通,才能雄健,但木火炎上之气,为人不顾细节,不能屈下倨傲骄忽。 播德望之声名,敏智谋之才略。 贵气有助,干有力,天月德辰,及天乙,互换来往,主聪明雅望,...
  • 三十、论时说以讹传讹

    1403 2021-11-03 《子平真诠》
    八字本有定理,理之不明,遂生导端,妄言妄听,牢不可破。如论干支,则不知阴阳之理,而以俗书体象歌诀为确论;论格局,则不知专寻月令,而以拘泥外格为活变;论生克,则不察喜忌,而以伤旺扶弱为定法;论行运,则不问同中有导,而以干支相类为一例。 究其缘由,一则书中用字轻重,不知其意,而谬生偏见;一则以鹆书无知妄作,误会其说,而深入迷途;一则论命取运,偶然湊合,而遂以...
  • 评穴篇

    1399 2022-01-09 《催官篇》
    催官篇.评穴章  天皇评穴(亥龙)  壬山丙向:催官第一天辅穴,天皇气从右耳接。穴宜挨左微加乾,天皇气贯穴天池。四神八将俱朝迎,紫绶金章在前列。 乾山巽向:天皇气射天厩星,微挨西兽加壬行。天厩穴空始为吉,耳受左气官班荣。  癸山丁向:天皇气冲穴北道,挨左立穴为枢要。稍加乾位细推祥,右耳乘气勿冲脑。  天市评穴(艮龙) ...
  • 第38章 论食神取运

    1391 2021-11-04 《子平真诠评注》
    原文:食神取运,即以食神所成之局,分而配之。食神生财,财食轻,则行财食,财食重则喜帮身。官煞之方,俱为不美。 徐注:食神生财之局。因身轻身重而不同。身重喜行财食,身轻则喜帮身。若食神透干,比劫运俱不忌,官煞运均忌。身重者如本篇梁丞相命: 丁未 癸卯 癸亥 癸丑 ...
  • 宝照经注解

    1390 2021-11-06 《地理辩正》
    上篇 【杨公妙应不多言,实实作家传,人生祸福由天定,贤达能安命,贫贱安坟富贵兴,全凭龙穴真。龙在山中不出山,挂在大山间,若是沙曲星辰正,收得阳神定,断然一葬便兴隆,父发子传荣。】 蒋注:此一节,专论深山出脉,老龙干气,生出嫩枝之穴。 【好龙脱劫出平洋,百十里来长;离祖离宗星辰出,此是真龙骨;前途节节出儿孙,文武脉中分;直见大溪方住手,诸山...
  • 附录二 了凡的故事

    1383 2021-11-22 《紫微斗数精成》
    (注:袁了凡,明朝进士,为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而写了一本家训书,名“了凡四训”。该书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,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,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。因篇幅所限,下面仅录出主要情节,以期读者明了改运的道理。若要全面了解,请看原著) 我在童年时代就死了父亲,母亲要我放弃学业功名,改学医学,并对我说:学医可以赚钱维持生活,也可以济世利人,并且成为名医...
  • 论十二月支得日干吉凶

    1381 2021-11-05 《三命通会》
    ○子月 甲乙日得子月为印绶,喜见官露印,忌坐天财、伤印。岁运喜忌同。 丙丁日为官,贵,阴阳和合。喜露财、官、见三合、六合、官印合,须考月令中气。身旺喜财、官,身弱喜印旺。忌七煞伤官、岁运伤为福之地,丁得之偏官,两阴相攻,喜身旺有合制,忌身弱无合露,正官及四柱带多无制伏,运喜身旺合偏官,忌身弱。 戊己日为财,喜露财身旺,忌坐刃透比。不遇亥子日生,难为...
  • 易经·系辞上传·第五章

    1381 2021-11-06 《周易》
    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 仁者见之谓之仁,知者见之谓之知, 百姓日用不知; 故君子之道鲜矣! 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! 富有之谓大业,日新之谓盛德。 生生之谓易,成象之谓乾,效法之谓坤,极数知来之谓占,通变之谓事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
  • 青囊序注解

    1377 2021-11-06 《地理辩正》
    【杨公养老看雌雄,天下诸书对不同.】 蒋注:雌雄者,阴阳之别名,乃不云阴阳,而言雌雄者,言阴阳,则阴自为阴,阳自为阳,疑乎对待之物,互显其情者也,故善言阴阳者,必言雌雄,观雌则不必更观其雄,而知必有雄以应之,观雄则不必更观其雌,而知必有雌以配之,天地两雌雄也,山川雌雄中之显象者也,地有至阴之气,以招摄天之阳精,天之阳气,日下交乎地,而无形可见,止...